金秋时节,资阳市安岳县合义乡的田野间稻浪翻滚,8000亩水稻迎来丰收季,处处洋溢着喜悦。从品种优化到农机助力,从生态种养到产业链延伸,这片土地正上演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即将成熟的稻田。
走进合义乡杨印村,金黄稻浪在风中起伏,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田间,干部群众忙着用袋子接收稻谷,田埂上很快堆满整齐的粮袋。70多岁的村民莫如贵种植了6亩水稻,正站在田里检查稻穗饱满度。过去4年,他持续试验种植多个品种,根据抗病性、抗倒伏能力和口感、产量筛选适合本地的品种。
收割水稻。
“今年种的青香优口感好,能卖好价钱。”莫如贵笑着说。
合义乡作为全县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以川优6203、宜香优2115、品香优秱珍3个品种为主,现有8000亩种植面积,其中再生稻3700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对品质的追求,像莫如贵这样科学种植的农户增多,目前3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户已有60多位。
在陈强与哥哥陈建国的300亩稻虾养殖基地,“稻虾共生”模式让丰收多了“生态味”。虾子在稻田中游动觅食,既能捕食害虫、疏松土壤,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养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田边的太阳能杀虫灯更添生态保障。
“稻虾养殖让大米品质提升,米价高于普通水稻,虾子还能增收,一亩地效益比单养虾更划算。”合作社管理人员陈强说,生态种养实现了“一田双收”。而前两年乡里修建的生产便道、机耕道,让收割机、运输车直接开到田边,解决了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
合义乡干部群众检查即将收割的稻谷。
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安合作园区,合义乡正延伸水稻产业链。大安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涵盖育秧、农机、初加工、烘干等8大功能板块,本月下旬烘干和初加工设备将投用,向本村及周边业主开放。
“以前收割后怕下雨,粮食晾晒是难题,烘干厂投用后,再也不用担心霉变了。”中心负责人卿乾友说,稻谷经清理、碾米、包装后,“合义大米”直接走向市场,附加值大幅提升。这正是当地结合相关规划,打造稻虾、粮药主导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践。
“保障粮食安全是基本职责,近年来,落实惠农政策,完善灌溉和交通系统,创建‘米钰福’大米品牌。”合义乡党委书记孙洪福表示,下一步将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为天府粮仓建设贡献力量。全媒体记者 李昭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