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统一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正文

来去圆觉洞

  • 发布时间:2018-08-16
  • 来源:资阳日报
  • 【字体:

  
 圆觉洞景区的净瓶观音及飞天石刻造像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是一个佛教石刻龛窟。因其有名,以其命名整个云居山石刻造像群,统称为圆觉洞石刻造像。再后来,以其命名以云居山石刻造像群为主的风景区,称为圆觉洞风景名胜区。

  圆觉洞石刻造像只是安岳石刻的主要景点之一。安岳石刻造像众多,总计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10万尊左右。外地友人来访,安岳人总是热情致辞:我代表安岳百万人民,还有十万尊菩萨,欢迎你们。玩笑中颇含骄傲之意。

  安岳石刻因其“古、多、精、美”,“上承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奠定了其在中国石刻史上的历史地位。在安岳众多的石刻造像中,有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品,比如八庙乡卧佛院的左侧卧佛、石羊镇毗卢洞的紫竹观音、华严洞的三圣像……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些景点我只去过一两次,唯有圆觉洞,来来去去,竟有八九次之多。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同样作为安岳石刻的代表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圆觉洞,离安岳县城最近,景区也更为完善吧。

  每次去圆觉洞,都是以不同身份跟随不同团体而去,政府部门、新闻单位、摄影协会、文学团体、宗教组织……而以不同身份不同角度看圆觉洞,切入点不同,感受不同。每多去一次,对圆觉洞就多一份了解,多一些感悟,多一分敬畏之心。

  十多年前,曾以记者身份,随地方政府相关人员去圆觉洞调研考察。那时的圆觉洞,尚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荒芜而寂寞,草木丛生,石径破败,游人稀少。从同行的文物专家那里得知,圆觉洞石刻造像群,有唐、五代、宋时期造像103龛(窟),大小雕像1933身。集中分布于西山峭壁之南、北岩。题材以禅宗为主,次为密宗和佛道同龛像。在专家的指引下,一群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仔细地查看一尊尊被蔓草掩隐的石刻佛像,认真商讨石刻保护与景区开发的方案。一路上,许多龛窟里立着一排排无头的菩萨,看上去触目惊心。专家说,那是历史上的毁佛运动,尤其是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运动,将它们毁坏。有些无头菩萨的头部位置还留有一个深深的孔洞,那是后人为了修补头部开凿的楔洞。但补塑的头颅终究不耐岁月,若干年之后,又掉落了。一排排无头的菩萨,成为历史风雨摧残石刻的见证。

  那以后,每次去圆觉洞,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逐年的整修维护,改造扩建,而今的圆觉洞景区已成为集石刻文化、自然景观、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今年到圆觉洞,看到景区正在对渗水的石刻造像进行维护。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蹲伏在地,小心地用小铲除掉石像底部的苔藓,刷上防护液。据说这种防护液渗入石头后,可以抵御雨水对石刻的侵蚀,延缓石刻的风化。历经沧桑的圆觉洞石刻,被如此细心呵护,说明如今政府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令人欣慰。

  三龛6米多高的摩崖佛像,是圆觉洞石刻的核心亮点。慈悲安详的净瓶观音、亲切自然的释迦摩尼、平和雍容的莲花手观音,造型宏大而精美。从莲花手观音像的龛壁碑刻《普州真相院石观音像记》看,莲花手观音造像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动工,至大观元年(1107年)完工,历经8年时间完成。另外两个佛像龛窟没有留下造像镌记,但保存了南宋重妆的年代。有专家从造像风格、技艺手法、龛窟形制等分析,认为三个龛窟类似,应为一个时代的作品,或同出一工匠之手。距今近千年之前,安岳的石刻工匠们,借助简陋的生产工具,披荆斩棘、开山凿壁,完成一龛龛巨大的摩崖造像,实属不易。我曾问一位安岳石匠师傅,如果今天来完成这样一龛摩崖造像,难吗?他说,当然还是难。要爬山涉水勘察石料、依自然山体构思布局、做小样、按比例放样、打粗形、精刻、磨光……他给我简单讲解了摩崖石刻造像的制作工序。听起来,完全是一个聚宗教学、美学、力学、化学、环境学等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这么大的佛像,要做得神形兼备更难,技术不过关,菩萨没神韵。”我不禁对那些创造大佛的石刻工匠肃然起敬。他们虽然籍籍无名,但他们的精湛手艺,却通过高大精美而有神韵的作品,留存世间。

  我随摄影团体去圆觉洞的次数最多。寒冷的冬日里,萧瑟的秋风中,明媚的春阳下……不同的时节,圆觉洞的景致各不相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在晴朗的日子去圆觉洞。温暖明媚的阳光下,岩壁上的一切都充满生命的活力。风化的石痕、斑驳的色彩,都呈现出生动别致的韵味。随着阳光的缓缓移动,光影的位移变幻,石刻菩萨的表情也会微妙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清风徐来,光影浮动,龛壁上那些驾着祥云凌空翔舞的飞天,身姿妙曼,“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似乎一声轻唤,她们就会破壁而出。无头的菩萨们,在凌乱的光晕中淡定自守,默然静立,若有所思。残缺的身躯,无头的思考,更加意味深长。一次,随一个女子摄影团去圆觉洞,时逢天气阴晴不定。刚走到那龛6米多高的净瓶观音像前,太阳从云层中露出脸来,万丈光芒从龛顶铺洒而下。几位摄友抓住时机逆光拍摄,借助光线折射的原理,拍出的图片奇妙壮观,佛龛顶部四射出一束束耀眼的五彩光斑,菩萨的慈悲与庄严感,在神奇的光影中放大。

  今年5月,参加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主办方也组织上百名与会者去参观了圆觉洞。时逢天雨,人手一柄彩色的伞。大佛脚下,如同盛开一片彩色的莲。雨丝闪烁,莲河斑斓。当我再次景仰那高大的佛像时,听到讲解员在讲说那些供养人的故事。讲解员的话让我注意到那些低矮谦卑地立于大佛像脚下的供养人雕像,过去,我竟没有在意过他们的存在。《普州真相院石观音像记》载:“……本州信善杨正卿,以厥祖旧愿,造观音石像一尊……”杨正卿,即是莲花手观音的供养人。供养人,就是那些舍财出资请人开凿大佛的人。每个佛教石刻造像后面都有一个或者许多个留名的、无名的供养人。他们心存敬畏、信念坚定,虔诚地捐出自己平生积累的财富,做一件与精神寄托有关的事情,虽然主观上是为慰藉自己的心灵,客观上却成就了流传千古的艺术精品。

  云居山石刻群以圆觉洞命名,可见圆觉洞龛窟曾是这里的精华所在。圆觉洞高4.5米、宽4.8米、深10米,佛龛正面雕有3尊佛像,左右壁分别雕有6位菩萨像,统称十二圆觉菩萨。洞外左壁刻有北宋庆历四年《真相寺圆觉洞记》。令人痛惜的是,圆觉洞里的所有佛像,头部都在文革时期被损毁。现在的菩萨头都是后来修补上去的。因为修补后的菩萨头做工粗陋,艺术价值远不如从前。我每次进洞参观,都是潦草而出。一次,随同一个佛协组织来圆觉洞,只见出家师父进圆觉洞前,庄重伫立,恭敬合十,深深鞠躬。从圆觉洞出来,再次庄重伫立,恭敬合十,深深鞠躬。师父告诉我,圆觉洞是依据佛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而刻。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他们轮流请教于佛,佛分别为其作答。那是一个礼佛问法的庄严场景。我请教什么是圆觉。师父说,通俗地说,圆觉,就是一种圆满觉悟的境界。师父的行止让我深有感触。在我眼中,只看到了石刻技艺的高低。师父眼中看到的,是一种信仰。这信仰,虽历劫而弥坚。我进而感慨,来圆觉洞的人千千万,因信仰、文化层次、艺术修养等的不同,彼此看到的、感受到的,会大不相同。而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它蕴含的内容和意义就是厚重而多重,它会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给人以启迪,使人受教益。

  精美的圆觉洞石刻造像,是先人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它们留存至今,给后来的瞻仰者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力量。而做人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圆满觉悟的境界,则是来来去去圆觉洞给我的最重要启示。(来源:资阳日报 斯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